2)第2549章 广州纺织品市场(四)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我分化比较好,省去了包买商人的盘剥,或许能够从中脱出一些勤劳致富的典范。

  除此之外,本区还是服装一条街:不但提供制作成衣改衣服务,还提供旧衣回收和销售、缝纫器材销售等等。总得来说是贴近民生需求的一条街。

  甲区因为商户都是小客户,特点便是门脸多,但是每家的占地小,铺面一家挨着一家,密密麻麻,但是每个铺面的实用面积不过三十平方米。总占地面积是四个业务区里最小的,

  这里的铺面已经有一些被人租下了,挂上了简单的招牌。有的连招牌都没有,只是挂一块幌子,上面写些“花布”“生丝”之类标注货物种类的字样

  “这里的租金很便宜,如果不愿意长租,我们还设有可以短期租用的摊位--那片空地就是摆摊的地方。不过这里卖的东西多是手工制作的,量少。若是要大宗商品他们拿不出,海上来的买家也看不上。”

  甲区的南面依次是余下的三个区,乙区主营轻纺原料:如棉花、棉纱、蚕茧、生丝、羊毛、麻线……规划的面积最大;丙区主要售卖各种纺织成品和半成品,各棉呢绒纱布丝缎等都在这里售卖。

  至于最后的丁区,买得则是纺织器械,大到铁木织布机,小到机针零件,统统都能在这里面找到。未来,还准备销售各种纺织用的化工品,如染料、浆料。

  相对于前三个区,丁区的建筑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前三个区都是两层小楼,一楼用作铺面,二楼用作办公或者仓储之用。形制为骑楼样式,延申出来的长廊可供行人遮阳,算是比较适合南方的商住建筑。

  到了丁区,因为涉及到机器设备的陈列和仓储,不再是骑楼建筑,而是桁架式的仓储式建筑物。

  “此等澳洲建筑设计的倒是巧妙,若是炎炎夏日还有此等宽檐供人遮阳,倒也不错。”吴毅骏打量着这颇有些奇特的澳宋风格建筑,颇为欣赏。旧时空历史上骑楼的出现要到19世纪,随着欧洲建筑的传入才开始在广东流传开,本时空原本是没有的。

  虽说整个市场区还没有开业,但是招租工作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因此暂时没有店铺开门。但是消息灵通的商家有的已经拿下了自己心仪的铺面,有的还在这里逡巡,以期望寻到一个风水宝地。

  这个澳洲人力推的项目,对于嗅觉灵敏的商人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宣传,澳洲人的脑筋显然不仅仅是在重塑广州的纺织品贸易,恐怕还有更大的打算。其中的商机不言而喻。

  三人走马观花粗粗将各区都转了一遍,最后来到了西面的商馆区。

  商馆区的建筑更为精致,多是石筑的欧式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不再是整齐划一的骑楼或者仓储式建筑了。

  安玖带叔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