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8章.会馆谈话.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起了这名老者的身份,一时间所有人皆是连忙起身相迎、争相恐后的行礼问候,态度恭敬至极。

  甚至于,还有几位年轻读书人表情间显出了崇拜与狂热之态,就好似后世的追星族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一般。

  显然,这位老者的名气很大、威望很高。

  原来,这位老者名叫杨洵,出身于贵州,曾经担任过朝廷的大理寺卿,官场成就不低。

  但杨洵的名气与威望,却不是因为他的官场成就,而是因为他本人乃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云贵等地乃是世人眼中的文化荒漠,就算是想要出一位两榜进士也是难上加难,想要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就更不容易了。

  而杨洵本人,就是近一甲子时间以来,出身于云贵境内的唯一大儒,可谓是云贵人的骄傲!

  但更让人敬佩的是——杨洵还是一位专精于律学的大儒!

  何为律学?就是研究朝廷法律的学问,而且是根据儒家原则对朝廷法规进行注释与引申。

  譬如关于礼与法的关系、释法与尊经的界限、条文与法意的联系、不同律法律例的关联,更还有定罪与量刑的宽严,肉刑之存废,刑名的变迁以及诉讼和狱理等等,皆是律学的研究范围。

  简而言之,所谓“律学”,就是中国封建时期“外儒内法”的具体表现!

  而杨洵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亦是与“律学”有关!

  十年之前,杨洵以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担任大理寺卿,不仅是德庆皇帝格外看重于他,周尚景也会与他刻意交好,可谓是仕途广阔、前途无量。

  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好前途,杨洵却是毅然决然的辞去官职,返回云贵老家、拿出一生积蓄开坛讲学,向云贵境内的读书人与普通百姓讲解律学之道。

  云贵之地不仅是天高皇帝远、地理环境复杂,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遍布,境内百姓对于朝廷法规一向是缺乏敬畏,自然是治安状况极差,不同山寨之间发生械斗的情况时有发生。

  然而,就是因为杨洵的坚持十年之久的讲学与教化,潜移默化的把律学之中所蕴含的儒家观念与朝廷法律灌输于云贵百姓心中,时至今日已是颇有成效。

  不仅是云贵境内治安状况大为好转,有许多少数民族山寨首领对于杨洵也是信任备至、视之为师长与智者,遇到矛盾之后也愿意听信杨洵所讲的道理,而不再是一言不合就械斗火并。

  这般教化云贵百姓的成就,堪称是功德无量,所以也难怪“云贵会馆”的众人见到杨洵出现之后,会是这般的尊敬与崇拜。

  *

  “杨老先生,您怎么来京城了?!”

  “弟子拜见恩师!”

  “杨大儒您来京城的事情,为何没有向我等通告一声,否则我等必然是出城十里相迎啊!”

  “杨院长您还记得晚辈吗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