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9章.虚则实之.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兴州,与京城相距较近,又是交通便利,同样有“赵党”成员、兴州同知柳子岷亲自督办此事。

  一旦是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进展顺利、成果斐然,就可以迅速扩散农务改革新政的影响力,柳子岷也可以一跃成为庙堂之中的耀眼新星。

  但周尚景则是在兴州境内推动了一场民变,险些就要搅黄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

  若不是赵俊臣及时亲自赶到了兴州境内,若不是赵俊臣抽出底牌以周尚景的性命作为筹码与“周党”达成了交易,若不是赵俊臣恰好随身携带着大批黄金,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说不定已经以失败告终了。

  如果只看周尚景的这两步棋,恐怕所有人皆会认为,周尚景就是出于私心,想要阻挠农务改革新政的推行。

  但实际上,周尚景对于潞州府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却是至始至终都没有添设任何阻碍,反而是暗中支持、大力协助!

  这是因为,潞州知府孙淼乃是周尚景的门生,负责山西境内农政的山西布政使王淳也是“周党”成员之一。

  虽然山西巡抚左兰山是“赵党”核心成员之一,但他不仅是上任时间太短,而且他曾经是内阁辅臣,已经不再有更进一步的晋升空间,所以就算是潞州府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推行顺利、成果斐然,左兰山与“赵党”也捞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因为当年的灭蝗之事,潞州百姓皆是对赵俊臣印象极佳、深信不疑,赵俊臣去年奔赴陕甘三边、途径潞州之际,也亲自向潞州百姓宣扬了农务改革新政的种种好处,所以潞州境内的群众基础最好,推行农务改革的阻力也最小。

  这般情况下,若是潞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最终失败了,那无论朝廷中枢还是民间百姓,就皆是不会责怪“周党”成员办事不利。

  对于朝廷而言,既然各地的农务新政改革皆是最终失败了,就只能证明农务改革新政本身就不符合实际,自然是不会责怪主持潞州农政的几位“周党”成员。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愿意参与农务改革新政,完全是因为信任赵俊臣的缘故,与境内父母官毫无关系,所以他们到时候只会怨怼赵俊臣误导了自己,也不会迁怒于“周党”官员。

  反之,一旦是潞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推广顺利、成果显着,督办此事的“周党”官员就可以尽揽所有功劳与好处,甚至还可以趁势从赵俊臣手中夺走农务改革新政的主导权!

  毕竟,由“赵党”成员亲自督办的农务改革新政皆是失败了,由“周党”成员所督办的农务改革新政则皆是大获成功,所以农务改革新政之事虽然是由你赵俊臣首先提议的,但理应是交由“周党”全面接管!

  到时候,“周党”不仅是拥有了相关实权,也承担了相关责任,又收获了影响力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