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困顿督臣_葬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

  但是卢象升生怕他一走,肖天健便会以他离开宣大为由在山西再次行动起来,于是在从宣大启程赶赴京师之前,他还是亲笔写了一封信,派家奴李奇带着这封信赶往了晋南,找刑天军的人,将此信交给肖天健。

  随着建奴军距离京师越来越近,此次建奴入寇的规模也逐步被京师所知,当得知这次建奴发兵如此之众的时候,京师之中上下又是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知道时下大明官军根本不足持,军将们贪婪怕死,各个都畏建奴入虎狼,别说率部与之死战了,他们唯恐避之不及,就连被朝野称为大明第一雄兵的关宁军,也差不多是一个德行,碰上建奴军便大溃而逃,至多也就是躲在城中,眼看着建奴在城下招摇而过,在城池周边大掠,任由其随意的屠杀大明百姓,将青壮男女掳为奴隶,将百姓的钱粮细软抢走,大批的牲畜也被他们掳走。

  而建奴军现在早已看出了明军的虚弱,根本就不把明军放在眼里,入关之后,在京师以北如入无人之境,攻城拔寨打得明军根本就无法招架,兵锋迅速的指向了京城,对此情况,作为内阁大臣的杨嗣昌以及监军大太监高起潜都大为害怕。

  就连一直不肯向建奴低头的崇祯,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害怕了起来,现在崇祯也很清楚,大明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军将们越来越不听使唤,文臣里面能干事的也没有多少,时下在朝中为官的除了要么就是只会相互窝里斗,要么就是只会空谈误国,现在大明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难不成这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基业就要毁于他的手中不成。

  对于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管是崇祯还是杨嗣昌等人,都一致认为,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先解决内部的问题,把眼下正“肆虐”于河南境内的刑天军先给解决掉再说,方能掉头对付关外的建奴,于是便都产生出了想对建奴服软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先向建奴妥协,作为眼下宠臣的杨嗣昌敏锐的便察觉到了崇祯的这种畏战的想法,于是他便暗中开始考虑,如何对建奴妥协的事情来。

  可是朝野之中也开始察觉到了这种风向,顿时便一片哗然,还真就别说,大明的当官的虽然能力不强,但是在对建奴方面,却异常的强硬,根本没多少人支持对建奴妥协,使得崇祯和杨嗣昌等人既想和建奴妥协,又不敢大张旗鼓的说出来,只能偷偷的商量,暗中派人去找建奴商量割地赔款的事情。

  但是这种事对于卢象升这样的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卢象升进京之后,便因此和杨嗣昌还有高起潜发生了冲突,在卢象升看来,现在建奴兵临城下,杨嗣昌却想要和建奴签订城下之盟,是根本不现实的,即便是和建奴妥协,也必须要狠狠的跟建奴打一场,把建奴给打回去之后,再说这件事不迟,起码可以获得谈判上的砝码,不必付出太大的代价。

  可是崇祯和杨嗣昌等人畏于建奴兵势太强,都不认为眼下大明的军队有任何获胜的可能性,与其将手头的兵力浪费在和建奴的作战之中,到还不如保存实力,回头待建奴退出关之后,再集中兵力,去将河南的刑天军给讨灭,自古以来攘外必先安内,等大明内部安稳之后,再谋讨伐建奴不迟。

  不管他们想的对不对,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崇祯以下的重臣一意主和,处处避战,使得卢象升这个名义上的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大臣根本就没法尽全力去对付建奴军,监军太监死死的把持着所有关宁军和京营的兵马,使得卢象升在率部入卫之后,仅能控制住手头上的两万宣大山西的兵马。

  如此一来,卢象升便手头兵力不足,根本无法和入寇的建奴军进行会战,虽然在他入卫之后,率部在京师周边也和建奴军打了几仗,收复了一些被建奴攻占的州县,可是进入十一月之后,杨嗣昌和高起潜为了掣肘卢象升,又将卢象升麾下的兵马分给了新接替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的陈新甲一半以上,使得卢象升手头上更是没有了多少兵力。

  (特别鸣谢昨日打赏的梦之守望和勇敢1023朋友!)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