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邵续(上)_扶风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一会儿说太白昼见主什么什么、一会儿说月犯建星又主什么什么。陆遥有现代人的常识,对此倒没有特别感受。此类天人交感之说在当时以为是不可动摇的至理,但陆遥自然敬而远之。

  想不到此刻入得厅堂,正听到邵续谈论政事,竟然对国朝税赋、户口的数字信手拈来,仿佛熟极而流。原来此君还是一位深通庶务的有能官吏么?陆遥不禁对此君颇生了几分兴趣:“想不到邵公除了玄学术数,也熟悉琐碎的政事……我曾听说,这些俗务非名士所宜,邵公却何以留心于此?”

  邵续淡然笑道:“如今的所谓名士风流,徒然随情任性、无拘无束,却对于家国百姓却没有丝毫的益处。邵某乡野鄙夫,唯知经济尔,无能效法彼等高士。”

  “经济”者,经世济民也。邵续这么说,显然是对自己在实务上的能力十分自信了。

  “经世致用,匡济时艰,此是儒者之道也!”陆遥赞叹一声,径自落座取了食物来吃,抱歉地道:“我实在是饿狠了,先吃点垫垫肚子。两位随意,不用管我。”

  薛彤连连点头:“邵公,关于河北农事,还请继续指教。”

  邵续客气了一句,捻须思索着慢慢道:“三魏之富,源自于历代以来的辛苦经营。建安九年起,前魏武皇帝先后四次向邺城移民,并在魏郡设典农中郎将,由名臣裴潜、石苞等主持屯田。邺城附近,原有战国时西门豹所修建的漳水十二渠遗址。武皇帝将之修复,自漳水河道距离邺城十八里处起,每隔三百步修筑一座低墱,共计十二墱,并在靠墱的上游南岸开渠引水,合计十二渠,号曰天井堰……”

  “左太冲作魏都赋,有‘墱流十二,同源异口’之词句,莫非说的就是这天井堰?”陆遥努力咽下一口烤饼,涩着嗓子插言道。

  “陆将军说的不错。天井堰成,灌溉良田数万顷,三魏咸得其利,邺城这才有了霸府之称。”邵续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脸色沉了下来:“可惜左太冲为文繁缛华丽而无实质,他虽然夸耀天井堰的盛况,却不曾提到本朝开国至今四十三载,从未曾维护这座水利设施!至太康九年时,曾经规模宏大的天井堰,其灌溉作用已不及盛时十分之一。当年三十二郡国大旱,三魏地区深受其害,饥民就食兖州者三万余人。”

  “……既然田亩无力灌溉,粮食生产便因此而衰败。”邵续返身回到厅堂里,随手取了一枚烤饼:“两位请看!”

  陆遥对农事并不熟悉,他看了看邵续所持的烤饼,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露出莫明的神色。

  倒是薛彤的反应快些:“这……这是糜子?”

  所谓糜子,就是黍的一种。此物用以种植,产量极低,故而汉时便已少见。但因为其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