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林家出继子36_红楼之我本凉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试取士,一科只取三百名,而汇集京城,参加考试的各地举子们足有几千名。可见林明安得到这个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六十六名,不出意外,可以稳稳地登上二甲的位次了。当然,这是没有一甲那么万众瞩目,但林明安也不需要,太过打眼了,就不是好事儿。

  况且,一甲难道是大白菜,说拿就能拿的?林明安觉得一些穿越文的设定很无语,主角各个是天选之子,读了几年书,就一路开挂,什么状元、探花,连中三元,连中六元的,都是手到擒来。她们可知,历史上连中六元的唯有一人,是明朝的一位极出色的士子。一些我们熟知的著名人物,包括杜甫、韩愈、孟浩然、左宗棠、曾国藩等都落过榜,当然这不妨碍以后他们通过努力而逆袭翻身。但由此可知,会试能考中进士,哪怕是一个同进士有多难了!那怪不得,正值权势高峰的荣国公贾代善会把自己唯一的嫡女贾敏下嫁给了林如海。以那时贾敏的身份和背景,做王妃都是够了的!曹雪芹有一位姑母就被康熙赐婚,成为了清朝铁帽子王的福晋。

  林清对这个结果满意极了,林明安也一样。他心里清楚,他的成绩得来是有些侥幸的。如果这次会试格局不改,他名次定然要往后面排,甚至上不了榜也有可能。

  试卷中策论部分增加了,而且还穿插了不少术数方面的内容。你不通术数,那策论有些地方都做不下去,因为得出结论需要先算出数字来。

  会试后,有人还因此提出异议。得到皇帝支持的主考官振振有词:君子六艺,不就包括了术数?再说,出仕做官,难道能只会写诗文,对这些实务一窍不通,日后任胥吏幕僚们玩弄于鼓掌吗?反对者无言反驳,只有作罢了。

  这次,林明安占了很大的便宜。但就是这样,他也没排在最前面啊。所以,从这件事上,林明安就提醒自己,不要小看了古人。他们或许在科学技术和眼界见识方面不如现代人,但那时因为时代的原因。论起才智和心机来,优秀的古人会更胜一筹。那些世家名门的出色子弟,从小就在政治环境中熏陶,能出头的,个个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相形之下,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多了并不太适应这个时代。勉强自己适应了,也会活得很累。

  工部的人纷纷向林清贺喜,眼见其子也要进入进士的行列,日后也少不了要授一个官位。在他这个年龄,绝对可以说得上是少年俊杰了。现在拉拉关系,谁知道人家日后会走到哪一步呢?只看皇上对林清的厚待,就知道其子的前途不会差的。

  而且,林清家也不是寒门,在蜀中颇有些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