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减粮食产能,改种经济作物。

  后来大家发现经济作物收益极不稳定,去年一个价、今年一个价,明年就有可能烂地里。收益虽高,但是抗风险能力太弱了。

  很快又有人想到了新的办法。不能出口粮食,不等于不能出口肉制品。反正都是为了赚钱,发展一下副业分担风险也不错。

  生长周期短、养殖门槛低,又能够吃虫子的鸡鸭成为首选。

  重点就在于“吃虫子”,大家不喜欢移民非洲除了气候不适应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毒虫繁多,令人苦不堪言。

  有人发现在聚居地养殖鸡鸭之后,原本随处可见、经常爬进屋子里的毛毛虫,一下子变得稀少了起来。

  当然,光这还不足以令大家下定决心。真正让大家下定决心养殖鸡鸭的还是因为“蝗灾”。

  因为气候干旱的缘故,非洲很多地区都是蝗灾的高发区。这年头没有杀虫剂,农业生产最怕“蝗灾”,而鸡鸭能够遏制蝗灾,凭借这一优点,瞬间成为了大家的最爱。

  因为某些领主管理不善,导致家养的鸡鸭流落野外,现在都已经快泛滥成灾了。

  泛滥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不光毒虫少了、蝗灾被遏制住了,就连流行疾病也没有往日里那么频发。

  当然,疾病减少的原因究竟是因为毒虫减少,还是病毒源被清退,这个问题医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暂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事实上,不光是鸡鸭泛滥,非洲大陆某些地区牛羊、野猪、兔子都跟着泛滥了。

  倒不是物种入侵的问题,主要是地广人稀。加上贵族领主为了领民的安全,大肆捕杀猎食者,破坏了生态链循环。

  任何东西一旦泛滥,都会导致利润下滑。眼瞅着畜牧业产业日薄西山,又有人搞起了粮食工业。

  一个个小作坊应运而生,最普遍的自然是提炼植物油、酿酒、制作酒精和肉干,高档一点儿的还有制作糖、淀粉、调味剂等等。

  时至今日,本土的配套粮食加工业,差不多都被搬了过来。唯一的问题是自给自足的领主经济模式,制约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不过在当事人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对外界给出的“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模式”评价,更是表示出了深深的不屑。

  不这么玩儿怎么赚钱?

  别看这些小作坊泛滥,实际上都是被逼出来的。神罗占据了非洲大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土地,却只有不到一千六万人口,地广人稀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人少就甭指望交通会好,尽管维也纳政府也在非洲大陆修了几条铁路,但这只是主干线,绝大部分的贵族领地都没有被覆盖到。

  铁路不通、公路同样没有完善,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牛车、驴车、还有骆驼,汽车只有最先开发的地区才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