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9章 刘氏祖山_神话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攸匆匆赶来,听完了刘辩的担心,他思索了半晌,摇了摇头:“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

  “就算将二十八浦的水量全部加起来,也不足以水攻。”荀攸指着周围的山谷:“陛下,你看这附近山谷宽阔,并无狭窄之处。要形成能够冲击大军的水流,夏季水量最大的时候也许可能,眼下这个季节,可能性太小了。戏志才的阵法再强,难道还能变出水来?”

  刘辩看看四周的地形,再想想荀攸说的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敏了。要想水攻,就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和流速,以这样的地形而言,戏志才如果能用水攻,那简直是通神了,移山倒海啊。

  与这个相比,还是利用地形,截断某些水流,让他陷入断水的困境比较靠谱一点。毕竟大军可以短时间缺粮,却一天也不能离开水。

  白白紧张一场,刘辨松了一口气,却也没什么睡意。他和荀攸对面而坐:“公达,你是颍川人,对嵩高山很熟悉,说些故事来听听,消此长夜。”

  荀攸看看刘辩,想了想:“陛下听说过禅让吧?”

  刘辩点了点头。他这段时间恶补了一些历史,对禅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后世的印象相比,禅让在汉代名声还没臭。禅让一直是儒家最推崇的制度,前汉时,儒家对当时朝廷以儒为表,以法为里的王霸道杂用不满,就提出汉家天命已尽,要求天子禅让,虽然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却依然不放弃,最后到汉哀帝时,利用天子年幼无知,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示再受命于天,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禅让,只不过还是禅让给刘家而已。

  这是皇室对儒门的妥协,但是儒门并不满意,反抗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王莽之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禅让。

  “其实,对禅让之说,儒门内还有另一种说法。”荀攸指了指西南方向,“史书记载,所谓的尧禅位于舜,巡狩阳城,崩于登封,不过是一个伪饰之词。真相是舜逼尧退位,并放逐尧于阳城,最后杀之于登封。”

  刘辩眨了眨眼睛,很有些意外。他似乎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后面掀起疑古浪潮的时候,这样的翻案之风的确不少。不过,他没想到荀攸会知道这样的说法,这说明汉代时就有这样的记载。

  “那禹受舜之禅让也是如此?”

  “大致差不多。”荀攸笑道:“不过禹更狠,他不仅夺了舜的帝位,杀之于苍梧,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重演,他还改禅让为父子继承。启之后能得天下,是禹生前早就安排好的,而不是启自己的想法。所谓启杀伯益,改禅让为家天下,其实是误传。否则,舜禅让给禹,岂不是有眼无珠,自掘坟墓?”

  “是这样啊?”刘辩笑道:“哪本书上记载的?”

  “口耳相传,我并没有看到记载此事的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