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十六 议说俘将论上策 军帅释缚得人心_水泊巾帼劫系列 共6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置完政务,安顿好队伍,回到上房时,天刚擦黑,已入戌时。柴绍夫妇一前一后,沿着弯曲的画廊,缓步回舍。

  廊檐下,新挂的灯笼早已点亮,数十盏依次排列,延伸后院,晚风拂来,轻摇慢晃,廊中忽明又暗,好似行于星光之道。

  灯火映来,柴绍满面红光,宽大的额头锃亮可见,双眼欣喜,轻哼小调,欢愉自得。

  “夫人,一别数月,入了夏时,这府衙后院的景致啊,虽不及长安官邸,却还别有风味!”柴绍闻到花香,立定脚步,转过身来,笑呵呵地对妻子说道。

  “嗯。”

  “这后院中,如果再有半分花池,那就再好不过了!”

  “嗯。”

  见妻子兴致不高,眉头紧锁,柴绍连忙问道“夫人,今日入城,车马劳顿,是不是有些倦意了?”

  “夫君,”李三娘一挽鬓前丝发,抿了抿嘴,说道,“我不累,我只是在想,那个被向善志俘获的将军刘旻,咱们该如何处置呢?”

  “这个不难,”柴绍一乐,伸手抚着妻子的肩膀,说道,“过几日,大军将誓师出征,我要借他的项上人头祭军旗!”

  “嗯…”李三娘摇摇头,没有说话。

  柴绍见状,拉着妻子的手,并肩坐到廊下长椅上,侧头问道“夫人,有何不妥?”

  李三娘轻叹一声,说道“夫君,自古以来,俘将祭旗,司空见惯,本也没错——当年,我在终南山时,也曾用李家败类、陏军将领李仕正的项上人头,血祭义旗,可是今日…”

  见丈夫神情专注,正侧耳聆听,李三娘便接着说道,“可是今日的情形,似与往日不同啊!”

  “哦?”

  “夫君,白天在府衙大堂上,你讲过,‘此番出征,乃是大唐立国以来,由守转攻的第一战’,还说要‘清宁西北,将千里边关被入王化’,对不?”

  “对!”

  “那么,我思忖着,咱们此番北征,既不同于并州的光复之战,也不同于延州的保卫之战——既要攻城略地,扫灭梁贼,又要安抚边民,纳入王化,当为大唐混一天下作长久的打算,因此,我觉得,此番向北,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柴绍低头垂目,盯着廊下石板,没有回应,

  李三娘伸手拉着丈夫,说道“据我所知,这个刘旻也生于官宦之家,颇涉书史,其父曾于陏杨之时,在陇西任过汧源县的主簿,而那时,父皇正是陇州刺史——前朝分崩离析,诸如刘旻这样的官宦子弟,在西北,在关外,在整个天下,流落他人营中者,绝非少数啊!”

  见丈夫微微点头,李三娘莞尔一笑,说道“夫君为帅,好读兵书,书中有云‘将主之法,务在揽英雄之心’,得到了人心,何愁不得城池?得到了人心,何愁强敌不灭?”

  柴绍听闻,吁了一口气,缓缓抬头,看着风中轻摇细摆的灯笼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