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4章:慰问捐助_大弹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昔日自己的府邸被堂而皇之的占领,重庆国民政府大楼内。

  “娘希匹”的声音让隔着一扇门外的一众高级幕僚低头不语。

  这扇门内,蒋委员长一手杵着拐杖把地板敲得“咚咚咚”的响,对着摊在桌子上的伪军报纸不停的骂着。

  这扇门内不止有蒋委员长,还有穿着一身军装的戴雨农、毛齐五、陈果夫、陈立夫并排垂手低头站在他面前,两个特务机构的一二把手,四个人不敢抬眼看来回拄拐走在他们面前的蒋委员长。

  骂了一阵的委员长走着站到戴雨农面前。

  “汪伪出逃到河内,在河内失手我没有说什么,雨农,做事还是要上心一些,不要让我失望!”

  戴雨农头更往下低了一些,“是学生的失职!”

  “失职!失职!每次都是这两个字!你们四个人都是我信任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把事情做得让我满意呢!”

  委员长眼睛在自己面前的四个人脸上游走着,语气中不乏浓浓的失望,他口中的“事情”就是在汪精卫出逃后针对他的特务追杀行动。

  军统、中统两大机构针对汪精卫的数次锄奸行动都以失败告终,此前委员长反应还没这么大过,但是这一次汪精卫堂而皇之的进入自己曾经的办公之地,这让委员长现在心中十分不痛快了。

  心中不痛快的结果就是,四个执掌国府特务机构权柄的大佬被训斥得唾面自干。

  重庆临时政府内,除了恼怒的委员长,其他一众幕僚以及办公人员行事都小心翼翼,免得哪儿做事出了纰漏被上峰一顿怒批。

  正当重庆政府、各大战区以及红党方面准备发文声讨的时候,汪伪政府在所谓《和平宣言》的基础上,继续隔空号召重庆方面抛弃成见,立即停战,这种正统与伪政府之间的各种“宣言”对抗不停不歇。

  各大战区的喉舌报纸也不断刊载汪伪政府的卖国行为,要在战区民众中将汪精卫塑造成十足的卖国贼形象,同时不断宣扬汪伪政府的成立恰恰是鬼子无力对中国局势继续进攻侵虐的证明。

  出于“首府”金陵人口不足的考量,日伪报纸还描绘出一系列吸纳民众的优待政策,为此各战区喉舌报纸也在一个个戳破日伪优待政策的背后面目。

  效果不知己何,毕竟日伪报纸上面“没有战争、发大米白面”等字样对于普通民众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不仅是报纸,还有来自金陵、上海、武汉、南昌等多处日伪占据城市的电台波段不断向民众们投送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音。

  清晨的长沙城内,游行不止。经过一次成功抵挡鬼子进攻后,民众心态相比其他城市更有种守城之后的血性感。

  这种群众的声讨也直接影响到军队里,因为这些学生青年和商会代表组成队伍,主动捐钱捐粮的送到长沙城外的各军队中。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