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8章 李朝贸易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两个多月前,蒲拉姝港,也就是现在的岭南城,郑毅亲自送前往李朝贸易的朱聪、钱瑞,带着三条大船南下,一路沿着大海前往李朝进行贸易,希望开通与朝鲜的商道,如今总算是回来了。

  相隔大海,对于他们的情况,郑毅这边也无法及时获悉。

  有时候半个多月才能收到一条消息,对这些打通商路的先驱们还真是很挂念。

  是以听说他们回来,郑毅马上将虾夷岛,也就是新魏州的事情扔给手下,带着康红姑就赶回了南海城。

  朱聪、钱瑞是他最早的时候就拉出来的商贸人才,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对各项工艺、产品都是知之甚深,加上系统的商贸培训,这次派他们去打通和李朝的商道,也是郑毅寄予了厚望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人带着三艘大船披荆斩棘,跨过万里海域在李朝换来不少东西。

  郑毅赶回来的时候,大量的米粮已经开始入仓,这些都是他们从李朝那边换来的稻米。

  李朝南部的气候还算是不错,几乎与倭国一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稻米。

  后来才由明朝传入玉米,也成为李朝一种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是当前李朝还是以稻米和大麦、小麦为主的。

  此次三艘船一共运来粮食数十万斤。

  还有各类的蔬菜、水果、豆类。

  更有不少的布匹,都是白叠布。

  白叠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棉布。

  其实明朝棉布已经很普遍了,很多边疆地区也在种植。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小康及以上的家庭都会使用棉布。

  只是郑毅所在的外东北,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棉布产区实在太远,得不到棉花也就不可能有棉布了。

  李朝却不一样,这个是大明朝最合格的小弟,基本上大明朝有什么,李朝这边就会有什么。

  虽然无法种植棉花,但是棉布这东西确实不缺的,每年都从大明境内运输很多回来。

  当前的李朝,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就是明朝,另外一个伙伴是隔壁的倭国。

  他们对于北部的海疆根本没什么了解,有了解也不过是渔民打渔回过来。

  是以郑毅和朱聪、钱瑞交流他们这次行程的时候。

  竟然还听到个笑话,他们登陆点在咸镜南道的元山湾。

  此时的元山湾还不是后世的那座大港,但也多少形成了集镇。

  当地的李朝人看到三艘大船到来,刚经历壬辰倭乱不久的他们,马上敲锣打鼓的示警。

  还以为是倭国人再次来打他们了,搞得朱聪两个人和船上的汉人平民是哭笑不得。

  不得已之下,朱聪只能带着人亲自登岸,挑着大都督府的大旗要求面见当地官员。

  那些人还有些不信,汉人他们也不是没见过,哪有这种打扮儿的汉人?

  当时就有胆子比较大的站出来,一口流利的中原话质问他们为何假扮

  请收藏:https://m.ddx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